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太平輪海祭


太平輪海祭

2010-05-25 21:31 |迴響:0點閱:2600
     今天早上六點陽光初昇太平輪受難者家屬 ,幾乎是一夜未眠等待著這天海祭己經很久了.感謝二岸三地的關注,讓原要在六十一年前成行的太平輪海祭正式啓航,今天一早南方都市報韓福東在媒體上這樣寫著:
 
[兩岸今日海祭太平轮 拟在遇难海域附近立纪念碑]
2010-05-24 08:52     
  届时白菊花红玫瑰将撒满海面,拟在遇难海域附近立纪念碑
  南都讯记者韩福东 因天气转好,太平轮生还者与遇难者家属昨日下午已从上海抵达浙江舟山嵊泗县。今日上午7时30分,他们将搭船前往太平轮当年出事的白节山附近,进行半小时左右的祭祀活动。
  白节山距嵊泗港口约半小时船程。太平轮纪念协会副理事长张昭雄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说,这次海祭最令他感动的是,大陆的参与者比台湾的参与者多,39人中约2/3是现居大陆的遇难者家属。他们多是看到南都此前关于海祭的报道,才和太平轮协会取得联系。此次海祭,共为遇难者家属准备了1000朵白菊花,并为王兆兰和叶伦明这两位生还者准备了100朵红玫瑰,他们将把这些花撒在海面上。
  张昭雄表示,诵经等仪式在台湾非常普遍,但这次他们并不举行公开宗教仪式,个人可在内心祈祷或回向(佛教指将诵经等功德“回”转归“向”其他众生)。现场将会诵读祭文,每个遇难者家属也可以向先人讲话。张昭雄本人也是遇难者家属,他的父亲张生当年在船难中不幸逝世。他打算和父亲说的话是:60多年过去了,儿子来这里祭祀的愿望终于达成了,希望您在天堂里放心,并保佑张家子孙幸福,让太平轮纪念协会能壮大,使子女知道有关太平轮的故事,每年也都能到这里凭吊。
  在台湾基隆,立有太平轮遇难者纪念碑,他们也希望,能在白节山附近立纪念碑,他们将通过两岸海协、海基两会进行沟通,促成此事。此次海祭,也是太平轮纪念协会经由两岸两会沟通的结果。“大陆的遇难者家属去一趟台湾并不容易,如果白节山有纪念碑,每年的1月27日,他们可以到这里来吊唁。”张昭雄说。
  太平轮故事
  遇难船员之子张汉明(浙江舟山人):
  父亲遇难前慨叹世道乱
  父亲遇难的时候,张汉明刚刚11岁。家里6个小孩,全赖在太平轮上担任船员的父亲薪水,“仅能糊口”。张汉明还记得,自己父亲在遇难前4个月——— 即1948年9月曾从上海最后一次赶回浙江舟山探家,在与母亲的谈话中,他提到:现在世道很乱,兵多,到处拉壮丁。“母亲听后很担心,但也没办法”。
  张汉明的父亲名叫张友甫,在除夕前夜的海难中未能生还。张汉明的亲朋在报纸上看到太平轮遇难的消息后,转告给他们,“母亲痛哭流涕”。此后,遇难者家属向太平轮的东家中联公司索赔。“拿到手的赔偿很少,只有二两金子,别的什么都没给,他们人都跑到外面(台湾)去了,不了了之了。”
  搭救者后人姜思章(浙江岱山县人,现居台北):
  父亲的渔船曾搭救数人
  姜思章还记得,除夕前一夜,原本该早早回家的父亲迟迟未归,家人为此颇为担心。等到父亲回来才知道,原来他的渔船在返航途中,目睹了船难发生后的惨状,父亲和船员救起了数人,让他们脱光衣服钻进船上的棉被里取暖,然后把他们放到附近的一个小岛上,因此耽误了回家过年的时间。
  在这之后,姜思章的四邻们,还曾在海面上四处搜寻货物。当时内战烽火正紧,姜思章和家人尚庆幸自己平安无事,孰知第二年,13岁的他就在上学途中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充军,未来得及和家人道别就踏上了宝岛台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