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客家創作音樂的花園


客家創作音樂的花園

2008-04-11 14:37 |迴響:1點閱:3280
客家創作音樂的花園

十年前台灣的客家歌手開始投入流行創作音樂,距離吳盛智率先在西洋歌曲大舉入台的八十年代,足足晚了十多年。
出生在一九四四年的吳盛智,早年與朋友創立了陽光合唱團,在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曾經風迷一時,一九八一及一九八三年分別出版了;用客語演唱的流行創作歌曲,也打破了由早年山歌獨大的刻板印象,是第一佪用現代音樂唱出客家新聲音的歌手,不幸一九八三年因為車禍過世,他的「無緣」,「涯係客家人」倒成為傳唱許久的代表作。
之前客家音樂的園地,大部份仍是客家家山歌的天下,即使台語歌曲己有創作歌手的出現,並開始借由母語流行音樂的傳唱,宣告母語意識的主體成形,在戒嚴的年代,台灣經濟 一片榮景,社會底層彌漫著不安與一種期待。
繼民歌盛行後母語創作歌曲,勢必是急待出頭仰望的聲音,整整晚了十多年,客家流行創作音樂,方才在社會角落逐一揚聲,一九九七年春天,顏志文由友善的狗出版了第一個人專輯「是誰教我唱歌」,輕快的編曲加上留美的音樂背景,在台灣客家運動被喚醒後,無疑是一股清新的聲音。(註:顏志文;曾為候孝賢電影配樂「好男好女」入圍金馬獎。)

原來客家歌曲是可以唱出流行來,同年吟唱詩人陳永陶;林生祥、謝宇威、李一凡等,相繼在客家電台現聲,也逐漸在主流媒體曝光,創作題材進入多元的創作曲風,隨流行音樂變化,傳統鄉愁或是山歌原唱,都可混聲為ROCK  Bossa  Nava  Blues Folk、、、 在客家流行樂手的曲風中發光發熱。

  這些歌手紛紛在校園、客家庄巡回走唱,開始在主流電子媒現身,出版唱片,客家流行音樂,這才打破了過去由地方唱片公司把持的局面,真正為客家音樂添加希望種苗,當年的「地下社會 」「博夏瓦」「女巫的店」、、、等地下歌手常去的聚 點,也成為客家歌手初試啼聲的所在。

 十年過去,當年的客家音樂人,進入成熟期,音樂也各有表現,有了更多管道演出,但是音樂環境仍沒有太大的改善,多數的客家音樂人並沒有如主流歌手的榮華富貴,兼持在小眾音樂市場,限於族群流通的困境,十年了,他們各自對客家音樂散發熱情,但是市場受限,地方唱片界的拉鋸;一分為二的各家市場,與傳統地方樂手的通俗流唱,大有不同,觀眾也相迴異。
客家樂手的質感與堅持,值得期待,回首這片花園,期待下一片繁華盛景.

迴響與引用列表

回應: 客家創作音樂的花園 

因為大家的堅持,客家音樂才有今天的多元化發展,這是一份很堅持的情感,這是商業音樂不可取代的文化資產,大家要加油.3.
2008-05-07 22:55 | 客家DJ'詩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