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客家菜 聽客家事part 2
在客家庄裡常有人說客家美食,到了客家村不吃這些似乎就白來了.客家地區行之有年的四炆四炒,可說是客家族群的視為宴客菜單的主菜,更是饕客們的最愛。四炆:豬肚酸菜湯、客家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四炒:客家炒肉、薑絲炒大腸、豬旺炒韭菜、豬肺鳳梨炒木耳(俗稱鹹酸甜)。
這些食材不是客家獨有,卻和客家生活息息相關,過去客家人在窮困的環境中創造的美味,不值錢的豬隻內臟、血液,都變成餐桌上的佳餚。炒和炆的手藝也和生活有關,客家炒肉原先只是把剩菜剩肉和在一起下鍋,增加香味:“炆”是指大鍋烹煮、持久保溫,這也和傳統客家家庭人口眾多有關。綜觀客家的名菜多有易下飯入味香的特色且多能保存,調理一次可吃好幾頓,方便再次取食加熱的特性,而且食材多保有客家人的節儉美德,盡情運用決不浪費,例如客家小炒。
「客家小炒」又稱「炒肉」,先民在拜拜之後,將乾魷魚、肉和一些剩菜全部一起下鍋炒,有時候如果回鑊的機會越多,味道更香更重。現在的客家小炒作法和過去有所不同,人們經濟生活改善,對飲食衛生更加重視,已經不用剩菜和著炒了。即使如此,魷魚、豬肉、和蔥白這些材料,仍遵循傳統不能改變。為了迎合現代人口味,又加上豆干和芹菜入味,更替「客家小炒」美食打響名號!
※薑絲炒大腸
動物的內臟雖不值錢,卻是過去的客家人在有限資源的珍饈,畢竟殺一頭豬豈是常有之事?山歌<病子歌>裡,「正月裡來是新年,娘今病子沒人知,阿哥問娘吃麼該,愛吃薑絲炒大腸」懷孕的妻子愛吃豬腸炒薑絲,可見這道菜的歷史久遠!吃過「薑絲炒大腸」的人都知道,嗆鼻的醋酸和上大把薑絲,用以除去大腸騷味,再搭配嚼勁十足的大腸,這等美味成了客家美食中不可缺少的要角,不過也有不同吃法,東勢客家人偏好以蒜葉炒豬腸,新竹新埔則以豬腸塞肉的煙腸出 名,也証明了客家菜因地發展出不同風味的特色。
※豬旺炒韭菜
過去惡劣的生活環境,大家沒有揮霍的本錢,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客家人更懂得節儉的道理,客家人在食物上,風乾、醃漬,為的是讓食物保存更久,連動物的血也不能浪費。所以才有這道名菜,過去宰殺牲畜,先把血保留在碗裡,加熱後變成塊狀加以烹煮,血是紅色,見紅就旺是漢族人一般的想法。韭菜則是一年四季皆有的蔬菜,兩種食材合炒,顏色好看又美味,是過去宴客的重要菜色。現在則是豬血塊居多,我們在家或是在外吃自助餐也常可見到這道菜。
※鹹酸甜
「鹹酸甜」這等絕妙的形容詞,把「豬肺鳳梨炒木耳」的味道做了恰到好處的描述,因此「鹹酸甜」也成為這道菜的名稱。豬肺目前一般人很少食用,過去客家人絕對不浪費任何可以吃的東西,豬肺雖然稱不上是“蓋高尚”的部位,但是精明幹練如客家婦女,將豬肺配鳳梨、木耳等加鹽添醋烹煮一番,做成美味爽口又開胃的「鹹酸甜」。
如今很多年輕人根本沒吃過這道客家菜,當然大家不敢吃豬肺也是事實(現代人較少吃內臟了)!不過以現代觀點,鳳梨、木耳的酵素兼具殺菌功能,也很符合現代養生原則。我每回下廚做這道菜,食客都會很捧場.
※排骨炆菜頭
客家農村春秋二期稻作收成後,一定會在田地種植蔬菜,除了滋養土地外,當然仍以“不浪費”,以溫飽為目的。
菜頭(蘿蔔)栽種容易,平時多吃蘿蔔據說可以保養喉嚨。冬天休耕期長,接近農曆過年,家戶會加派人手“嘿ㄟ嘿ㄟ拔蘿蔔”,可說是早期的農業休閒活動。
不管曬乾或是做蘿蔔糕,更重要的是來碗新鮮的「排骨炆菜頭」,過去大家庭人多吃多,往往煮一大鍋放在灶上慢火加溫,可吃上好幾天!“炆”這個手藝,猜想也在慢火熬煮的功夫。
※肥湯炆筍乾
客家人日常飲食中若少了「炆筍乾」,是感覺可惜些;過年的年菜要是少了道「炊筍乾」,只能說這年只過了一半。怎麼說?因為沒吃到這道用汁肥鮮黃的高湯(客家話直稱肥湯)烹煮出的「炆筍乾」, 是怎麼也不算完整的過了個年。
客家婦女把竹筍加工、醃製、儲存,配上過年過節拜拜宰殺的雞鴨,熬出的肥湯和除澀後的筍乾一起慢火炆煮,更顯出溫暖、豐厚。滾燙的湯汁少有蒸氣,增加了年節的氣氛。
※豬肚酸菜湯
客家婦女人人皆有一手拿鍋鏟,一手提鋤頭,兩肩扛內外的好本事。客家婦女在二期稻作收成後,利用土地休閒期種植芥菜,收成後加工成「酸菜」、「覆菜」(又稱福菜)、「梅干菜」等等儲藏。
和大多數的客家菜一樣,主要食材也是毫不浪費的利用豬隻的內臟(內臟不能做加工儲存)力口以變化為美味的食物,其中「豬肚酸菜湯」又是一絕,酸菜醃的好不好自然影響湯頭的酸甘味,嚼勁十足的豬肚和炒大腸,有人戲稱為客家口香糖。
※客家爌肉
以前養豬是農業社會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孩子就學學費的依靠,少有人會為了口腹之慾和錢做對。一般而言,豬肉比內臟貴,真要有肉吃,就是件大事了!
客家人認為肥瘦兼具的肉才能做出好吃的「爌肉」,做法是經過炒、煮、燒、煨等製作過程,慢火炆煮越久,豬肉才好吃。其實,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爌肉」不是客家人獨有的菜色,如何香而不油,爽口而不膩,才是大學問,對於勞力工作者,「爌肉」的是熱量的來源。
※梅干扣肉
細數出名的客家料理,「梅干扣肉」自然不可忘記,客家人擅長醃漬食物,不管蔬菜或肉類,在巧手DIY下,又成為不同的食物材料。梅干菜就是醃漬後的加工品,家家戶戶都會的手藝,更顯出客家人珍惜食物,絕不浪費的精神,經過特殊處理後,放個一年半載不是問題。
當客家人難得有肉吃時,就可以拿出梅干菜一起料理,經過烹煮,梅干菜的酸甘味和豬肉的香甜相互融合,把梅干菜和五花豬肉一起品味,入口即化,這就是人間美味!
客家人飲食,習慣利用辛香料的味道促進食慾,許多人不敢吃的莚荽(香菜),在客家菜中發揮極至,紅燒蹄膀、客家豬腳、糖醋魚等許多的食物都會加莚荽引味、殺菌;拐絲(紫蘇)除了讓菜色味道更好,又可消除脹氣;七層塔(河洛語:九層塔),味道清新、提神,幾乎每道菜都可見。這些佐料不單出現在客家料理中,但客家人搭配得宜,讓客家菜更形出色。客家人使用辛香料常以功能為導向,除了香氣濃郁能入菜外,若有醫療功效、對健康有幫助,客家菜就更不能沒有它了!
所以當你覺得吃了一嘴油,多呑點香菜幫助消化吧!
迴響與引用列表
回應: 吃客家菜 聽客家事part 2
看了這些常出現在我家餐桌的客家菜餚真叫人口水直流哪 ~
尤其是母親的手藝之棒,嗨!真沒話說。
已屆80高齡的老父母常會在竹筍盛產季節去親戚朋友的山上拔竹筍,回來後吃不完的還會醃製起來,兩週前因為家族掃墓之故回去老家,剛好吃到去年的桂竹筍,感覺像新鮮的一樣好吃,老媽是個奉行用《肥湯》炆筍乾的人,雖說常遭我大妹耳提面命少吃肥油保健康,但是在這一點上老媽可是非常堅持的喔!也因此我才能夠三不五時的享受一下客家美食,因為祭祖的牲禮有雞、五花豬肉、尤魚和豆乾,所以順便燉爌肉和來個客家小炒,食材做法完全和典婉的文章內容一樣噢 ...
梅干扣肉和酸菜肚片湯更是老媽的拿手絕活兒,我很慚愧的說句實話,這兩道菜我壓根兒從沒料理過!
因為有一位大師級的老師父在掌廚,誰還需要特地去買材料來傷腦筋呢?
如此看來我真的是一個幸福的懶女人,對不對?
鳳梨炒木耳和豬腸炒薑絲則多半出現在年節裡,因為我們家人多之故,吃起來有搶食的感覺,銷路特別好呢!想必母親也極愛那種幸福以及被需要的感覺吧!
尤其是母親的手藝之棒,嗨!真沒話說。
已屆80高齡的老父母常會在竹筍盛產季節去親戚朋友的山上拔竹筍,回來後吃不完的還會醃製起來,兩週前因為家族掃墓之故回去老家,剛好吃到去年的桂竹筍,感覺像新鮮的一樣好吃,老媽是個奉行用《肥湯》炆筍乾的人,雖說常遭我大妹耳提面命少吃肥油保健康,但是在這一點上老媽可是非常堅持的喔!也因此我才能夠三不五時的享受一下客家美食,因為祭祖的牲禮有雞、五花豬肉、尤魚和豆乾,所以順便燉爌肉和來個客家小炒,食材做法完全和典婉的文章內容一樣噢 ...
梅干扣肉和酸菜肚片湯更是老媽的拿手絕活兒,我很慚愧的說句實話,這兩道菜我壓根兒從沒料理過!
因為有一位大師級的老師父在掌廚,誰還需要特地去買材料來傷腦筋呢?
如此看來我真的是一個幸福的懶女人,對不對?
鳳梨炒木耳和豬腸炒薑絲則多半出現在年節裡,因為我們家人多之故,吃起來有搶食的感覺,銷路特別好呢!想必母親也極愛那種幸福以及被需要的感覺吧!
回應: 吃客家菜 聽客家事part 2
真的很開心,現在很多人逐漸重視客家文化
也看到客家料理的多重性,我媽媽是道地的
苗栗卓蘭客家人,搬到台中已經多年,但不忘
客家料理,於20年前將客家料理於台中大坑發揚
從傳統粿類做起,如紅龜粿、艾草粿、菜頭粿等
現在又推出年菜料理,如道地客家小炒、客家封肉等
我們小孩子長大後為了不讓這道手藝失傳
所以決定接下來將她發揚光大...
讓媽媽的精神能持續走下去...歡迎您到我們的網站
走走!!給我們支持一番,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