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St.Patricks day 與客家移民精神的聯想


St.Patricks day 與客家移民精神的聯想

2008-04-05 12:42 |迴響:0點閱:4580

St.Patricks day 與客家移民精神的聯想

                                 
每年三月十七日,在紐約第五大道上,是一年一度的St.Patricks day,,也是愛爾蘭裔遊行的盛大節日,如果常看美國電影的觀眾,不難發現許多電影裡都將這天街頭的盛大,當作是電影情節的場景,綠衣;綠人;化妝盛宴,與邊走邊吹的風笛隊,花車女郎、、、也代表著美國移民的精神與象徵。
多年前一部電影紐約黑幫,就描述了愛爾蘭裔移民在紐約的新移民區中,如何與義大利裔、華裔及各族群,在紐約爭地盤爭生存的精彩故事,開始是電影情節鋪陳,與美式電影的原素無疑血腥、美女、頭暴力、爭地盤,爭生命領土;你死我活,倒讓想起客家移民在台灣與泉、漳械鬥,一路從平原到山林的移民故事來。

記得當年看了電影;才知道愛爾蘭裔與其他族裔在紐約爭地盤,一樣是拿起刀槍血肉相見,早年客家移民與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移民一樣,是為了爭良田、奪耕地,一路殺出血路。

目前許多客家村落的地 名,不也是最好的見証,頭份、三坑仔、大坪、新社、、、、都是墾地開荒的記憶,只是許多年過去,美國移民溶入來自世界各地人種,光紐約每天在街頭聴到的各種族語言,據說不下百種,各族裔也在美國各有成積單,如這次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的歐巴馬即是非裔,曾經擔任過華盛頓洲長的駱家輝是華裔,這幾十年湧入的亞裔也是活躍在各行各業中,目前擔任加州州長的前任明星,即是出生愛爾蘭的新移民。
但是同樣具二三百年移民史的台灣,在歷經幾次不同政權控制,語言政策的錯誤,卻落的是客語嚴重流失,客家認同的淡薄,儘管這些年有義民節;客家文化節等、、、嘉年華會的活動,勉強成為各執政當局的化妝舞會,但是脫節過久的族群失策;及政治領導文化的落差,己讓客家族群認同淡泊,母語政策失誤,一元化價值觀的錯愕,讓客家族群得背負數十年的文化異同,卻也挽不回早年客家精神與客家傳統價值的再現,即使每年熱烈的義民活動,客家文化活動、山歌比賽,也只是淪為老人聚會,或客家社團的聯誼而己了,更悲慘地是每到選舉時被政客操弄的族群罷了。
相對於活潑的St.Patricks day,似乎也己超越愛爾蘭移民的活動而成為美國移民精神的另類象徵了,盛裝前來的參與者,似乎也成為各族裔記念移民精神的延展了。  同時發表於台灣立報客說客話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