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太平輪一九四九 新書發表


太平輪一九四九 新書發表

2009-09-30 18:39 |迴響:7點閱:7086
《太平輪一九四九》
新書發表會 暨 太平輪事件60週年紀念

 受難者家屬黃似蘭夫婦
裕隆集團董事長 嚴凱泰
將蒞臨現場致詞
時間:20091013日(二)14301530
地點:光點台北2F多功能藝文廳(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 捷運中山站旁)
*****
他們聽說,台灣四季如春,物產豐隆,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
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舢,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新書發表會貴賓  黃似蘭女士簡介
因為一九四九一月二十七日的災難;再也見不著母親,從台北市東門國小,被送回大陸廣東,開始了前半生的苦難。到了大陸,考插班小學,問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她抬頭看著牆上照片;連毛澤東都不會寫,就沒考上小學二年級。文革期間,因著父親兄長在台灣,被批成「叛敵通匪」,日日活在刀山油鍋中煎熬,八十年代中期,再見父親與兄長,她已是成家立業的少婦;人生風霜落盡。現為澳門文化藝術協會會長。

訪談影片特別介紹:歷史的見證   生還者/葉倫明老先生
六十年前一場近乎千人的海難,幾乎為世界遺忘。存活了三十六位生還者,在多年後沒有人知道他們在那個角落。葉倫明是在目前能採訪到唯一的生還者。令人動容的是葉倫明一直用他自己的方式-長跑,來紀念當年死難的朋友,他也是香港最年長的馬拉松長跑選手,在香港頗具知名度,拍過許多公益廣告。
*****
作者簡介
張典婉,資深媒體工作者,聯合報兩屆報導文學獎得主。原生家庭來自江西南昌熊家,在苗栗頭份客家村成長。父親曾為康有為萬木草堂最後門生,曾任第一屆中華民國外交人員,派駐日本、新加坡等地,光復後,回到台灣故鄉,長期受「相關單位關愛」,後半生務農終老。母親乘坐一九四八年太平輪到台灣,從上海富家女到苗栗客家媳婦,身分證籍貫改為台灣,生前常談及太平輪逃難的往事。二○○○年母親過世後,發想寫太平輪記事,二○○四年起參與「尋找太平輪」紀錄片採訪,二○○五年紀錄片發表後,開始寫作本書。
個人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ways1234

書籍簡介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間,大批新移民踏上台灣的土地,加入了台灣新住民的行列。隨著國共兩黨局勢緊張,原來每週定期往返上海與基隆之間的太平輪,就這樣成為人們從上海到台灣的逃難船。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正逢農曆小年夜,黃浦江頭擠滿了人等著上船。而這時太平輪已被沉重的鋼條壓得傾斜。直到傍晚這艘船才啟航,夜裡,為了閃躲宵禁,沒有掛信號燈的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迎面撞上,約莫子夜十二點,船沉沒在浙東舟山海域……在海上漂流的生還者只有三十八名,近千名乘客沉入舟山群島附近,一輩子渡不過黑水溝,也踏不上台灣的港岸。
  有人出生在太平輪上;有人一家大半皆死於船難,帶著心痛的記憶過了一生;也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本書作者採訪了船難生還者、遺腹女、船公司員工後代等,受難者家屬如著名球評家張昭雄、國際知名刑案鑑識專家李昌鈺、知名音樂家吳漪曼、回教聞人常子春等,以及因錯過船班而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還有搭著其他班次來台的名人也述說著當年的回憶……
  時光荏苒六十年,太平輪牽引的生死別離,有如記憶的拼圖,勾勒出大時代的故事。而他們都是台灣的共同記憶!
    
本書作者是2005年《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的主要採訪者,紀錄片推出後,各方迴響不斷,也讓更多大時代的故事浮出水面,張典婉不僅繼續記錄這些故事,也決定將這些故事寫成口述歷史,將更完整的太平輪事件始末以及尋訪生還者、罹難者家屬以及製作紀錄片製作過程集結成書。




新聞聯絡人
商周出版02-2500-7008
林彥伶 分機2089/行動0921-435077 林秀津 分機2086/行動0937-195650 
周佑潔 分機2081/行動0911-703681   賴曉玲 分機2082/行動0925-7202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