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母鴨翻跟斗


母鴨翻跟斗

2008-06-12 22:11 |迴響:1點閱:2687
那天在信箱裡收到了一封信「
嗨!典婉:
 週五明芳與三位企業界的人來過劇場,
明芳很棒,一直敲邊鼓,並認為她也可以來演一角,
至於贊助,我是沒啥把握,畢竟,
我們不是非常必要的投資標的,
我們在這世上,除非是有心人,才看得到,
否則我們不是民生必需品,不易說服別人投資。

至於「母鴨翻跟斗」,6/20()7:30pm
將在大安森林公園兒童區小舞台演出一場。
我沒有募到應有的基本款項,雖僅一場也挺吃力的。
劉紹爐一直勸我別做客家了,沒錢又賠上藝文類的補助。

至於我,一路,匍匐前進中。

希望6/20邀大夥來看戲。」


心裡一陣感慨,記得2000年初夏,接到鍾肇政鍾老的來信,大意是說歡喜來扮戲的團長彭雅玲,想製作客家為主題的劇碼,「妳去找她一下,看看有什麼須要幫忙。」

之前己經在媒體看到彭雅玲從英國回來,是台灣第一個將口述歷史,轉為劇場的表演團體,一九九五年後,每年都有動人的演出,年年推出不同族群的生命故事,記得她讓歌仔戲演員黑貓雲;與陣頭大師吳天羅等的故事,在小劇場舞台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初見雅玲,在劇場的排演場,窗外陽光炙熱,雅玲興奮地談著她想用客家人的生命故事排齣戲,「我是鳳林人」祖父一輩從西部移民到東部,父親己經不太會說客語了,她對客語的印象是來自祖母。
當時讓她比較挫折是;要演出客家人為主題的生命劇場,老會遇到一些客家朋友問「妳是大戲嗎(註大戲是客家傳統戲)」「戲裡要唱山歌吧?」我笑笑,介紹了一些客家創作歌手給她,及一些社區裡年輕的朋友與社團。
之後雅玲就與我常通電話,她們的演員說了什麼故事,那天他們要在劇場裡吃客家菜,、、、、,就這樣我常常分享著她團員的故事。那年她推出了「我們在這裡」,在小小的劇場裡,我看見了客家表演生命再現。

  在客家運動之後,年輕的客家歌手,紛紛出現,寶島客家電台正式發聲,公視、民視、也紛紛在節目中加入少許的客家影象,大學裡開始有客家社團,一些研討會裡,有了專以客家面向的論文,客家認同逐次喚醒了沈默地客家人,在客家創作音樂之外,歡喜扮戲團以客家為主題的演出,讓許多都市客家人動容,原來在山歌與大戲之外,客家也有時代的容顏。

長久以來,錯誤的語言政策下,客家被簡化成,只會唱山歌、挑扁擔的的身影,客語大量流失,或著只淪為政治人物拿選票的工具,歡喜扮戲團在客家創作音樂之外,帶來了一個令人期待的展演模式。

連著幾年,歡喜扮戲團,相繼推出了「春天來的時候」、「廚房的氣味」、、等戲碼,也走出都會區,到大大小小的客家村巡演,一年有機會與她的劇團去了東部,第一站到她的家鄉鳳林,第一回看到了她的父母家人,及她的親戚們大概全員到齊,還記得她氣質極為優雅的姑姑說「不好意思、雅玲從小沒講客話。」
那不就是我們的年代嗎?不許說方言。說方言是可恥的-那是許多人的迷思,如今心中小小的聲音,再度被喚醒,也是說母語的驕傲 。

雅玲從不會說客家話,到會聽、會說,到製作全客語演出的戲劇表演,我看見了她豐沛的創作力。記得那天演出的「我們在這裡」,以客家女性、童養媳,母女回憶,為生命告白的展演,全是非職業演員自身的故事,戲還沒演完,台下己經啜泣聲此起彼落,很多人在戲裡看到與自己雷同的一生吧!戲落幕了,我看見鳳林鄉長,第一個站起來鼓掌,並做手勢要觀眾都站起來,(好可愛的鄉長)。

之後,雅玲也與她的團員們到德國、美國、英國、、各地演出,參加國際戲劇節,德國的觀眾聴不懂客語,卻也是淚流滿面。足見好的戲劇張力,語言不是問題。
這些年雅玲與她的劇團;年年都有新的戲碼,只是文化工作者的環境越來越差,政府補助也相對越來越少,在政治大於文化的考量,沒有社團背景、沒有選票,更難取得客家事務單位的補助,他們寧可拿去補助山歌班,或是有能力換選票的社團,(不論政黨都一樣),客家運動好不容易有文化節之類的演出,有些公家單位乾脆說;「你們那麼貴!」(演出價格是決定邀請的唯一原則嗎?)

而他們的演出,往往也不是企業界熱衷的題材,如同雅玲在信裡說的「至於贊助,我是沒啥把握,畢竟,我們不是非常必要的投資標的,我們在這世上,除非是有心人,才看得到,否則我們不是民生必需品,不易說服別人投資。」

今年她熱情不減,要在大安森林公園,再度上演去年的新戲「母鴨翻跟斗」,這是齣熱鬧有趣的戲碼,加入了好客樂隊的現場演出,活力無限。

去年她為了這齣戲,己經去貸款,貼補演出經費,今年募款更差,看了她的信,,這是我知道她堅持,在舞台上做出好看動人的戲碼,也看到了文化工作者的困境,在天天談經濟成長,追求GDP的社會中,對一個演出超過三百場的小劇團,她那條寂寞長路,走來更是辛苦。

而她也在這條路上;一路 匍匐前進中,沒有終點。加油!歡喜加油!


記得六月二十日晚上七點半 大安森林公園來看母鴨翻跟斗


迴響與引用列表

回應: 母鴨翻跟斗

客家人的節儉觀念似乎也發揮在對於戲曲方面的金錢計較上。 
故鄉頭份珊珠湖的太陽廟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九日都會替太陽星君的誕辰舉辦廟會慶生,客家大戲是種頭戲之一。 
記得榮興客家劇團剛成立之初頗獲好評,因為那時候鄭榮興已經是戲曲學校的校長,他讓一些年輕學子到劇團裡實際演練兼跑龍套,殊不知那正是吸引更多客家人對榮興客家劇團的讚譽。 
於是那一年就有人提議何不請榮興客家劇團來演戲? 
但是當問到演出費用之後便卻步了,原因是價碼是一般戲團的兩倍,通常這個時候的爐主如果沒有其他的人情包袱則還有有可能考慮大多數村民的民意,否則總是失之交臂的機率多,我聽母親說這些年來,只出過一二位鐵腕作風的爐主,則那一年的廟前看戲人潮幾乎是留在全村的老少婦孺全包了... 
當然,如果那一年請的是榮興客家劇團來演戲的話,我是無論如何一定會趕回去捧場的啦!
誰叫我是無可救藥的客家子女呢! 
何況,鄭榮興可是我父執輩的大哥哥呢! 
太陽廟從我有印象以來每年總是一直都是上演著客家採茶戲,即便是請的戲團是河洛人也一定會用彆腳的客語說唱幾句,當然在我聽來是感覺慘不忍睹的!那麼對於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而言,有些人一輩子只會客家話一種語言、也不懂台語的人,真不知他們的心裡是如何想的? 
剛和母親通電話聊起榮興客家劇團時,母親說這陣子在南庄的廟演主戲,而且連續了幾天,啊!好想再去重溫在戲台下看客家戲的夢啊 ~~ 
母親也說今年的三月十九日的客家戲團已經決定了,她們本想利用募捐的方式補足經費上的不足延請榮興客家劇團的,但是聽到爐主說今年請的劇團多送一場戲,母親便噤聲了,唉!這就是現實和變通之間的差距吧!真的無法哀鳴耶! 
希望客家人對於節儉的習性可以稍稍改變在該用的地方上。 
2009-02-14 18:41 | Allis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