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選票抜河 客家還是輸
一場選票抜河 客家還是輸
大選選完,客家人藍綠對決結束了,一如往常的答案藍軍大贏,大家開始好奇誰會是下一個掌客家事務的人選?
每年大選客家族群都是號稱左右票選的關鍵族群,但是除了四年前客家票有起色外,多年來大小戰役仍是保守勢力的天下,綠營人馬就會大力評議;客家人忘恩負義,忘了客家政策對客家能見度的提升,與客語的活絡 度,但是藍營對選票的支持度,也取決於長外以來綠營政治人物的閩南沙文主義投下不信任票。
最糟是承襲過去;藍營執政時期的慣例,客家事務終究是為選票服務,在文化與語言的包裝下,一切為政治服務的出發點,註 定了客家族群主體意識的落莫,甚而早在藍營政府執政時,客家社團早就是樁腳。固定的社團補助;山歌班補助;說是為提倡客家文化,卻是為社團綁樁,真正在客家文化生根與努力的人,卻不盡然可以拿 到補助款,或是有經費為創新的客家文化發光發熱。
曾有創意的小劇場工作者, 長期以來在客家族群間 口述史的戲劇呈現,但是並不屬於任何一個社團或政治資源,即使他們有海外留學的專業背景,卻不敵山歌班為政治背書的功能性,甚而有些掌管客家事務的官員們會說:我們其實是重視選票啦!
請問這樣的政策如何能扭轉客家長久的形象?
客家政策在過去藍營的執政手法中,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客家大老,在掌握文化發言權後,遊走不同政治政營,真正文化精英與新秀在客家固有的傳統包袱中無法掌握發言權,也被客家龐大宗族壓力所制約。
即使綠營人馬,中也有一批大老們掌握了學術文化的資源,甚而在客家論述中呈現極度沙文與排他性,這些學者耆老壓制了年輕的客家種苗,而不覺,不信;請各中央縣新政府客家事務單位,拿出顧問學者名單,一定是雷同。那麼長期培義出來的年輕新生代;又在那裡呢?客家政策的為官者,給過他們機會嗎?如果有, 也只是施捨罷了
當有些客家創作歌手,以借貸渡日年輕的文化工作者,日日為拿案子追求理想時,客家大老曾伸出援手嗎?有那些客家大老,曾經過機會為客家年輕的聲音呢?答案是看不到。
即使在最多客家資源分配中;客家電視又曾花過多少心血培植新血輪?如果知客家電視諮詢委員中,竟有當紅名模的母親,卻從來不肯試著用有 潛力的新人時 ,或著只為一些主管的好惡,而讓有些好手錯失了表現的機會,也難怪客家票長久以來一陣倒。 「與台灣立報客說客話同時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